Gartner预警:智能体AI初创企业,整合浪潮下何去何从?
近期,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出重要信号,在智能体AI领域,无论是模型、平台还是产品,其供应规模都大幅超过了市场需求,这种供需失衡的状况极有可能引发市场整合与调整。
Gartner分析指出,智能体AI市场主要依托大语言模型(LLM)驱动,能够为人类执行各类任务。过去几年,该领域备受炒作,众多企业陷入“错失恐惧症”,生怕错过这一新兴风口。但如今,基础经济因素逐渐占据主导,市场即将进入短期整合阶段。
Gartner的这一判断并非孤立。此前,英格兰银行就曾发出警告,鉴于科技和AI股票的价值情况,金融市场存在突然调整的风险。该行列举的金融指标显示,当前状况与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时期有诸多相似之处,而那次泡沫最终在2000年初引发了股市崩盘。金融政策委员会也强调,若市场对AI影响的预期变得不再乐观,股票市场将面临巨大风险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·格奥尔基耶娃同样表达了担忧,她指出,近期基于AI乐观预期的估值,可能会引发市场冲击,进而威胁全球经济增长。事实上,在最近几周,行业内的领先供应商如OpenAI、英伟达、AMD和甲骨文等,为了构建满足AI需求的基础设施,已经建立了复杂且相互依赖的金融关系。咨询公司贝恩公司的数据显示,到2030年,每年在该领域的投入需达到5000亿美元。
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市场调整中,不同类型的企业将面临截然不同的命运。Gartner认为,那些缺乏特色、同质化严重的AI公司及其投资者,很可能成为整合的失败者。相反,资金雄厚的现有企业则将成为赢家,它们凭借充足的资源,能够收购有前景的技术和人才,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。
从更宏观的角度看,这种市场整合并非坏事。Gartner高级总监分析师威尔·索默表示,虽然市场已经出现了调整和整合的早期迹象,但产品负责人应将其视为产品生命周期的正常环节,而非经济危机的必然前奏。他进一步解释道,即将到来的智能体AI市场调整,与那些由系统性金融工程、欺诈或政策推动的投机性泡沫有着本质区别。目前,智能体AI这一底层产品本身是可靠的,当前的市场调整只是市场进行合理化调整和整合的过程,是产品发展的正常阶段。
不过,索默也提醒,如果投资行为与智能体AI创造实际经济价值的内在潜力脱节,仍有可能形成“投机性泡沫”。从长远来看,市场整合将促使行业领导者集中资源,开发出更符合客户技术和业务需求的智能体产品,尤其是满足那些目前难以采用AI智能体的客户的需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