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

男子轻信ChatGPT饮食建议,意外患上罕见19世纪精神疾病

一把老骨头 发布于 阅读:13 科技新闻


近日,就发生了一起因轻信ChatGPT饮食建议而导致健康问题的案例。

轻信建议,开启危险饮食之旅
一名60岁的男子,在阅读了关于过量食用氯化钠(即普通食盐)对身体有负面影响的报道后,决定从自己的饮食中彻底去除盐分。网络上关于减少盐摄入量的文章众多,可他却想走极端,完全摒弃盐。于是,他向ChatGPT寻求建议,并严格按照其指示调整饮食。

身体异样,精神出现问题
坚持新饮食方案三个月后,男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急转直下。他开始出现一系列奇怪的症状,包括面部新长出痤疮和樱桃状血管瘤,整个人疲惫不堪,晚上失眠,还总是感觉口渴难耐,行动时协调性变差,身上也出现了皮疹。更为严重的是,他的精神状态出现了严重问题,变得极度偏执,坚称邻居要毒害自己,甚至还出现了幻听和幻视。在他试图逃跑后,因被认为存在严重残疾风险,被强制送往医院进行精神科监护。

真相揭晓,ChatGPT建议有误
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和诊断,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ChatGPT给出的饮食建议。原来,当男子询问有什么物质可以替代盐时,ChatGPT提到了溴化钠。虽然从化学知识角度来说,这一回答本身没有错误,但溴化钠通常用于清洁等领域,根本不适合人类食用。而该男子使用的可能是较旧的3.5或4.0版本的ChatGPT,在交流过程中,ChatGPT没有给出具体的健康警告,也没有询问男子询问此问题的原因,这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。论文作者虽无法获取男子的原始聊天记录,但用ChatGPT 3.5重现回复内容时,也证实了这一点。

溴中毒症:历史与现状
溴中毒症,也就是慢性溴化物中毒,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较为常见,大致时间跨度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。当时,溴化物被广泛添加到镇静剂、安眠药以及非处方头痛粉中,因为人们认为它比许多其他替代品更安全。然而,溴化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极慢,反复使用会导致有毒物质在体内不断积聚。在那个时候,溴中毒症的症状有时会被误诊为酗酒或精神崩溃,直到医生发现患者并没有饮酒,而是每天都在服用含溴化物的“神经滋补剂”。严重情况下,患者会出现精神病、震颤甚至昏迷等症状。幸运的是,美国政府在1975年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限制了非处方药中溴化物的使用,使得如今溴中毒症的病例大幅减少,主要只见于工业接触或某些含溴化物化合物的误用情况。

案例警示:理性使用人工智能
这起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,提醒我们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时,一定要保持理性和警惕。人工智能虽然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,但它并非万能,也可能会给出错误或不恰当的建议。在涉及健康等重要问题时,我们不能盲目依赖人工智能,而应该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。

AI CHATGP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