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伟达据称为符合美出口管制,为中国市场准备 RTX 6000D,4纳米工艺,配GDDR7 内存
过去数月,英伟达可谓腹背受敌。美国政府不断收紧的出口管制政策,如同一道道枷锁,紧紧束缚着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。从 H20、A800/H800 等芯片,到 RTX 4090 甚至 5090D 等高端游戏显卡,纷纷被列入出口禁令名单。这一系列举措,让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收入遭受重创。在 2025 财年,中国(包括香港)原本为英伟达贡献了超过 170 亿美元的收入,约占公司总收入的 13%,但出口禁令实施后,这一比例骤降至不到 5%,据估算,英伟达因此损失了 45 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和 25 亿美元的收入损失。
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英伟达并未坐以待毙。其即将推出的 RTX 6000D,便是公司为重返中国市场精心打造的一把“利刃”。这款基于 Blackwell 架构的 GPU,经过了战略性的调整,旨在满足当前美国出口管制要求的同时,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。
RTX 6000D:技术特性与市场策略
据《电子时报》报道,英伟达计划于 2025 年第三季度开始发货 RTX 6000D,年底前目标出货 100 万至 200 万片,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,彰显了英伟达挽回损失的决心。
从技术层面来看,RTX 6000D 采用台积电 4nm 工艺节点,这一先进的制程技术为其性能的提升奠定了基础。它配备的 GDDR7 图形内存,双向带宽约 1100GB/s,其设计更是独具匠心,旨在接近 HBM 级性能。在符合当前美国出口法规的前提下,这样的性能表现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。
然而,RTX 6000D 的推出并非一帆风顺。GDDR7 供应受限问题如同一朵乌云,笼罩在该显卡的未来之上。《电子时报》称,这一问题可能会限制该显卡在 2025 年下半年推出时的产量。不过,英伟达似乎并未被这一难题吓倒,仍在积极推进相关计划。
为了确保 RTX 6000D 能够顺利进入中国市场,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于近日展开了 2025 年的第三次访华之旅。在当前美国审查日益严格的大背景下,这一举动极具象征意义。黄仁勋亲自向中国重要合作伙伴展示了 RTX 6000D 及其他符合规定的 AI 解决方案,既表达了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善意,也凸显了其恢复市场的紧迫性。
市场竞争与优势分析
在中国市场,英伟达并非没有竞争对手。华为和寒武纪等国内公司正竞相发展人工智能能力,试图在芯片领域分得一杯羹。然而,它们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。中芯国际的落后工艺限制了芯片的性能提升,高成本则使得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,而与英伟达 CUDA 软件生态系统不匹配的问题,更是让国内公司在软件开发和应用方面处于劣势。
相比之下,英伟达凭借其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完善的软件生态系统,在中国市场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。RTX 6000D 的推出,将进一步巩固英伟达的地位。如果该显卡能够顺利推出并获得市场认可,不仅可以帮助英伟达挽回在中国市场的损失,还可能对竞争对手形成强大的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