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

德国科学家宣称:超薄层技术大突破,太阳能发电量狂飙千倍

一把老骨头 发布于 阅读:15 科技新闻


近日,来自德国马丁路德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成果,他们利用超薄层技术,成功将太阳能发电量提升了整整1000倍,这一消息无疑为太阳能领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

长久以来,如何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,使其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更多的电力,一直是科学家们面临的难题。而此次德国研究团队的创新之举,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。他们发现,通过以精确的顺序堆叠不同晶体的超薄层,可以创造出一种性能远超传统材料的太阳能吸收器。

这项研究的焦点在于钛酸钡(BaTiO₃)这种材料。钛酸钡本身具有一定的将光转化为电的能力,但效率并不高。然而,科学家们并未因此放弃,而是大胆尝试,将钛酸钡薄层嵌入到另外两种材料——钛酸锶和钛酸钙之间。令人惊喜的是,这种层状结构产生的电能比等量的独立钛酸钡多出了1000倍,而且即便使用的光电组件少了三分之二,其发电能力依然强劲。

这一惊人的进步背后,是各层材料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。当这些材料被巧妙地堆叠在一起时,它们吸收光线和管理电荷的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。层状结构不仅增强了对阳光的吸收,还促进了自由移动电荷的产生,这对于发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。正如领导这项研究的Akash Bhatnagar博士所说:“重要的是铁电材料与顺电材料交替出现。虽然顺电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不会分离电荷,但在特殊条件下,如低温或结构发生轻微变化时,它们可以像铁电体一样发挥作用。”

为了制造这种新材料,研究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他们使用高能激光蒸发晶体,并将其重新沉积在仅200纳米厚的层中。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,他们终于创造出了一个由500层堆叠而成的结构。当这种“晶体三明治”在激光下进行测试时,其产生的电流比类似厚度的纯钛酸钡强了1000倍,而且这种效果在六个月内几乎保持不变,充分证明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
这一发现对太阳能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。与目前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,用这种新技术制造的电池板不仅效率更高,而且需要的空间更少。这对于空间有限的城市环境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。此外,由于这种材料不需要特殊包装,制造起来也更加简单和耐用,有望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,推动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。

当然,这项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,科学家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潜在的机制,以充分挖掘其潜力。

太阳能